杂粮通常是指水稻、小麦、玉米等五大作物以外的粮豆作物,包括荞麦、燕麦、芸豆、绿豆、黑豆等,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,素有“粮中新贵”之称,近年来在国内外市场上越来越受消费者欢迎。大连依托东北腹地粮食产区,加工产出的高质量、高附加值杂粮产品远销欧美、中东、日韩等市场,是我国进出口杂粮的重要口岸,出口量常年位居全国第一,进口规模也始终位居全国前列。
近年来,大连海关从创新监管模式、优化服务水平两个方面下功夫,不断改进杂粮进出口监管措施,在守护人民群众“舌尖上的安全”的前提下,积极营造良好的口岸营商环境,助力国内杂粮进出口贸易稳步健康发展。
简政放权 杂粮出口再提速
2020年元旦刚过,在辽宁大连北郊的杂粮加工企业—大连华恩有限公司,杂粮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,一片繁忙的景象。两条全自动生产线正在全速运转,一批荞麦原粮正在源源不断地输送到生产线中,经过除石、色选、X光机筛选等一道道工序后封装成袋 ,整齐堆放在车间另一侧的储存区域。
在大连口岸,出口杂粮企业有60多家,普遍面临上述问题。2019年年初,大连海关在稳外贸、优化营商环境调研中发现,杂粮行业的相关标准高、企业自律好,出口产品质量、合格率都很高,参照粮食出口监管更有利于企业和杂粮产业健康发展。经充分调研论证,该关于今年5月正式调整监管方式,取消“厂检单”,将此前“集中加工、凭单报关”的流程变为“企业自产自检、口岸一次检验检疫”。同时,引入风险和诚信管理理念,增加海关事后核查流程。确保监管到位的同时发挥企业主体责任,强化自检自控,不断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和国际竞争力。
改革带来的效果立竿见影,据统计,自2019年5月改革实施至12月底,大连口岸共出口杂粮超15万吨,货值1.7亿美元,同比分别增长11.2%和15.5%。
系统上线 进口企业免奔波
杂粮出口市场风生水起,进口市场也红红火火,2019年5至12月,大连口岸共进口杂粮6000吨,货值560万美元,同比分别增长294%和449%。一方面,随着外贸经济的不断开放和“一带一路”战略实施的不断深入,我国陆续与其他国家签署、发布了一系列相关贸易协议和输华粮食、水果等检疫议定书,多种国外特色杂粮品种已经进入国内百姓餐桌;另一方面,出口杂粮订单的稳定增长也使得东北产区产量接近满负荷,出口企业开始尝试从印度、东南亚等地进口初级杂粮,加工后再出口至欧美、中东等市场。
如何提高进口杂粮通关监管效能的同时,还能降低企业运营成本,大连海关从“互联网+监管”上下功夫,主动将杂粮的进境许可证核销权限下放至口岸海关,同时启用 “进境粮食管理系统”,将进境杂粮调运、口岸海关验放、属地海关接收等流程引入系统,让数据在网上跑,企业足不出户就能操作,海关监管也更加精准、简洁。
大连海关副关长表示:“下一步,大连海关将以深化放管服改革、优化营商环境为抓手,更有针对性地出台进出口杂粮监管新政,进一步优化通关流程、提高作业自动化水平、减轻企业负担,进而提升大连杂粮外贸竞争优势,为保持杂粮外贸平稳健康发展提供动力,助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。”